挂锁厂家
免费服务热线

Free service

hotline

010-00000000
挂锁厂家
热门搜索:
行业资讯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讯

第一次中日战争白江口之战-【新闻】

发布时间:2021-04-05 18:30:14 阅读: 来源:挂锁厂家

这回笔者打算扯扯历史上中日之间的正面战争(讲来讲去就是打打杀杀,笔者这种人居然能找到女朋友真是没天理啊)。中日两国一衣带水,在历史上也就难免会产生激烈碰撞了,细数下来双方总共发生过五次正面战争,分别是白江口之战(白村江之役),元日战争(即文永、弘安之役,笔者并不认同“崖山之后无中国”),万历朝鲜战争(壬辰倭乱,文禄、庆长之役),甲午战争(日清战争),抗日战争(日华战争)。由于抗战规模太宏大,牵涉面太广,敏感性仍然较强,笔者自认为没有能力做一个较为系统地阐述,所以暂时不打算讲,其他四场战争会陆续奉上。

七世纪中叶,朝鲜半岛正处于前三国时期(公元前57年到公元668年)的末尾,百济、新罗、高句丽三国鼎足而立,纷争挞伐。其中,高句丽作为东北亚“小霸王”地广民众,实力最强,大隋多次征伐高句丽,导致精兵耗竭,民生凋敝,终于亡了国,而“小霸王”也终因兵连祸结,内部矛盾严重,爆发了军事政变,大将渊盖苏文(宇宙国电视剧里称这厮为民族英雄)杀国王高建武,立高藏为王,大权独揽,并与百济联兵侵攻南方的新罗王国。

新罗小国,独木难支,国王金春秋(真的不知道他跟星宿老怪丁春秋有啥关系)马上向老大——大唐求援,而大唐作为当时东亚的国际仲裁者当然要给小弟撑腰。经协商,高宗决定联合新罗进攻百济,然后再南北夹击高句丽,显庆五年(公元660年)三月辛亥,熊津道大总管(《新唐书》作“神丘道大总管”,以下皆作熊津道)苏定方领兵征讨百济。

八月庚辰,苏大将军讨平百济,十一月戊戌,献百济王扶余义慈(百济本为扶余别种)、太子扶余隆等五十余人于则天门。并留下郎将刘仁愿驻守百济都城泗泚,左卫中郎将王文度出任熊津都督,招纳残余,压制四方,麾下兵马不足万人。然而很不幸,王文度病死异国,只剩刘仁愿孤悬海外,坐镇荒城,唐军势力不得不收缩,这便给了百济旧将鬼室福信一个起事的机会。

鬼室福信这哥们人如其名——鬼的很。他联络上了一个百济和尚浮屠道琛(《日本书纪》称其为“僧觉从”),聚起一帮百济遗民攻占了周留城,反了!还别说,这哥们还挺有脑子,知道光靠自己来挑战大唐完全就是蜉蚁撼树,没啥用,于是就像我国历史上的某些家伙一样,鬼室福信决定用驱狼吞虎之计,借对马海峡对岸的日本之力来抗衡唐军(笔者没能从史籍上找到这哥们是怎么说动日本的,不过,想来也是石敬瑭的那种路数)。

日本与百济之间,可以说是颇有渊源,比如日本佛教,就是从百济渡海传来的(也有新罗僧人往日本传教,但相对较少),另外还有许多百济工匠移民到日本,将大陆的高科技传播到了偏远落后的日本列岛,大和朝廷还专门将飞鸟川的一条支流取名百济川,并在百济川附近安置百济工匠。更重要的是,当时百济的王子扶余丰璋就在日本当人质。(多说一句,曾经传的有模有样的任那日本府,目前已经证伪了,以大和朝廷当时的实力,根本无力在朝鲜半岛长期保持军事存在,无论是史料还是考古发现都不支持任那日本府的存在,笔者认为,所谓任那日本府纯粹是日本明治维新之后在“皇国史观”下编造的假历史,以用来为“征韩论”和“日韩合并”提供依据,所以本文不采用任那日本府说法)。

当时的日本天皇是二进宫的齐明天皇,一个六十多岁的老太太(没错,日本有女皇,还不止一个),这位老婆婆在公元642年第一次登基,史称“皇极天皇”,645年,其子中大兄皇子(一个男人,胸能那么大?!)与苏我石川麻吕等人发动宫廷政变,当庭刺杀权臣苏我入鹿,次日,皇极天皇让位于其弟孝德天皇,立中大兄为皇太子。于是,中大兄大权独揽,并于次年(大化二年,日本第一个年号)开始了著名的“大化改新”,律令制改革就此开始。白雉五年(654年),孝德天皇在难波驾崩,中大兄又重新把老妈搬出来二次登基,是为齐明天皇。

在齐明朝,中大兄依旧吊的不行,他派遣大将阿倍比罗夫东征西讨,攻无不克,战无不胜,还干掉了政敌有间皇子,小伙子觉得自己这是要上天的节奏啊。这时候百济使者到达大和朝廷求援,还带了百十个唐军俘虏来,中大兄一看,我擦,就鬼室福信那两下子都能抓那么多唐人,看来唐军不行啊,我大和兵马要是上去,那还不轻轻松松灭了丫的。于是,这个大胸男人领导下的日本加入了这场轰轰烈烈的东北亚世界大战。

此时,鬼室福信瞬间有了种“我大哥要来,就问你怕不怕”的气势,率军包围了刘仁愿。

大唐朝廷得知后,派刘仁轨检校带方州刺史,带兵增援刘仁愿。鬼室福信果然不敌,退围而去。但二刘也困于兵少,无力反攻。百济战场上立马陷入了暴风雨来临前的平静。

日本那边,中大兄命死党藤原镰足留守朝中,让他母亲齐明天皇御驾亲征,征调全国各路兵马,浩浩荡荡西征百济来了。可当时的行军不比现在,舟车劳顿,大军拖累,齐明老婆婆刚到福冈就已经奄奄一息了,加上九州天气炎热,军中瘟疫盛行,老婆婆撑了两个月,终于在朝仓山行宫驾崩了。

然而,大军在外,西征已箭在弦上,中大兄只得暂时称制,指挥战事。于是,日军开始分批向朝鲜半岛进发,首先是五千先锋部队护送百济王子扶余丰璋抵达百济复国势力的据点——周留城。同时,前将军上毛野稚子率军迅速攻占新罗的沙鼻歧、奴江二城,使新罗与唐军的联系通道受到威胁。紧接着,中军、后军也陆续跨海而来,后将军阿倍比罗夫更是日本第一的勇将,《日本书纪》记载其曾率水军北上,三次“讨虾夷”、“征肃慎”,战功赫赫。

百济方面,扶余丰璋回国后很快杀死功高震主的鬼室福信,将本已占优的局势又一次断送掉。

此时在朝鲜南部战场上(北部战场上唐军与高句丽军已进入僵持阶段)之日军已经达到了三万两千余人,而唐军仅原百济驻军不足万人加上高中派遣的援军熊津道行军总管右威卫将军孙仁师所部七千余人,总计约一万三千多人。于是,决战开始了。

龙朔三年(公元663年)八月,唐军商议先攻水陆要冲加林城,刘仁轨表示,“加林险固,急攻则伤士卒,缓之则旷日持久,周留城虏之巢穴,群凶所聚,除恶务本,宜先攻之,若克周留,诸城自下。”(很明显,唐军诸将就是来给刘仁轨加智慧光环的,哈哈哈)。于是,孙仁师、刘仁愿外加新罗王法敏带陆军进逼周留城,而刘仁轨与别将杜爽、扶余隆帅水军自熊津入白村江(喂,老白,不是你家村口那小河沟,白村江真是人家宇宙国的,现在叫津江),朔流而上,夹攻周留,希望毕其功于一役。

而当刘仁轨的水军到达白江口的时候,遭遇了日军大部队“倭船千艘,停在白沙,百济精骑,岸上守船”。唐军百七十艘战船在刘仁轨指挥下列出战斗队形,严阵以待。八月二十七日上午,日军先耐不住,冲向唐军船阵。当时唐日两国的造船技术相差太大,两军现役战船那是有代差的,唐军战船高大坚固,日军小船根本不是对手,双方战船一接触,日军立刻处于劣势。日军将领虽然没脑子,但是勇气可嘉,争先恐后毫无次序地冲向早已列成阵势的唐军。刘仁轨见日军军旅不整,蜂拥而至,便指挥船队变换阵形,分为左右两队,将日军围在阵中。日军被围,舰只相互碰撞无法回旋,士兵大乱。

接下来就是一边倒地歼灭战了,《通鉴纪事本末》兴奋地写到:“(唐军)焚其舟四百艘,烟炎灼天,海水皆赤,百济王丰脱身奔高丽,王子忠胜、忠志等率众降”。《日本书纪》则写到:“日本水师舍身突入唐阵,唐军从容左右迎击,纵火焚日船。。。。。须臾,官军败绩,赴水溺死者甚众,舮舳不得回旋”。日本三万多大军算是彻底完蛋了,百济复国也化为泡影。

白江口之战是短暂的,而其带来的影响却深刻改变了东北亚政治局势。朝鲜半岛方面,结束了新罗与百济间的长期纠纷,打破了半岛均势,新罗王国在大唐扶持下终于统一半岛,终结了连续数百年的前三国时代,建立起新罗王朝,定都庆州,效仿唐朝的国家制度进行统治。

对大唐方面,联合新罗灭亡东北亚小霸王高句丽,将辽东地区纳入国家统治,维护了大唐在东方的霸权。

对日本方面,日本国力大损,各地豪族怨声载道,天智天皇(即中大兄皇子)不得不分权给皇太弟大海人皇子,致使其死后爆发壬申之乱,大海人杀嗣天皇大友皇子,篡位登基,这就是一代明君天武天皇,天智朝及天武朝,大和朝廷大力推进律令制改革,并大量派遣遣唐使到大唐学习。唐风在日本生根发芽,日本终于迎来了“唐风文化时代”。

第二次中日战争——忽必烈的雄图(上)

莫爷

自白江口战后,日本变成了中国的好学生,将唐朝的制度、文化、艺术、生活习惯统统照搬了过去,甚至造了一座缩小版的长安城——平安京。而随着安史之乱,中国由盛转衰,晚唐到五代,国家分裂,内乱不止,中日之间的交流也就停止下来。直到赵构在临安城站住脚跟,建立南宋,海洋贸易兴起(南宋无疑是个带有海洋文明特色的大陆国家),明州(宁波)至博多(福冈)贸易路线打通,中日之间才又有了良好的交流渠道。南宋高度发达的文化吸引着日本的上层社会,当时日本人“哈宋”比现在中国人“哈韩”要有过之而无不及,其中头号“宋粉”幕府三代将军源实朝甚至想放弃在日本的荣华富贵,造一艘大船去文化大国南宋终老。

(平安京复原模型)

可惜,好景不长,蒙古高原上崛起的强权以秋风扫落叶之势横扫欧亚,并吞八荒,建立起空前绝后的蒙古帝国。公元1259年8月11日,宪宗蒙哥死于合州钓鱼山下,其弟忽必烈击败阿里不哥登基称帝,是为元世祖。世祖继位后,继续发动对南宋的征伐,同时,任用耶律楚材在内的女真及汉人士大夫,开始重建以蒙古为核心的东亚朝贡体系。

就当时的国际形势来看,南宋能继续抵抗,与海上交通往来无阻有关。日本与南宋关系友好,双边贸易稳定增长,若能将日本拉入元朝阵营,切断宋日联系,必将有利于征宋。于是,至元三年(1266年),忽必烈派遣使者经高丽(王建结束“后三国时代”建立高丽王朝,不是上篇所讲的高句丽了)向日本朝廷递送国书通报大蒙古国的建立,要求日本向新帝国臣服朝贡(国书的大致意思就是告诉日本,宋那个老小子已经不行看,现在中原老大哥是我大蒙古国了,你们识相点,赶紧过来叫声爹,以后跟着老子吃香的喝辣的,还有啊,高丽跟我虽说是君臣关系,可是人家嘴巴甜,跟我是情同父子,你以后不要再欺负他了,否则老子削你,你信不?!)。

可是,作为附属小国的高丽并不想卷入元日冲突,充当元朝的马前卒,便以海上风高浪急为由恫吓元使,当时的元使黑的和殷弘(这两个哥们可以写部小说叫《红与黑》了)确实很水,竟然真的表示宝宝慌了。于是,两人将蒙古国书交给高丽,由他们转交给日本。“红与黑”回国后,忽必烈很不爽,“下诏切责”并写信骂了高丽一顿,此后,元廷又先后五次向日本派遣使节,要求对方当自己的马仔。

在日本,历史已经进入了武家政治时代。源平合战结束后,建久三年(1192年)源赖朝受封征夷大将军,在关东的镰仓地方建立了日本第一个武家政权——镰仓幕府。初代将军源赖朝死后,幕政逐渐落入了幕府外戚北条氏手中(这是真北条,跟战国时代的关东北条不同,关东那家是冒名的)。可怜赖朝公机关算尽,连自己的亲弟弟外加开幕功臣源九郎义经也痛下杀手,最终却还是子嗣断绝,将大好江山留给了妻族北条家(成也北条,败也北条)。

此时日本的掌权者是幕府执权北条时宗,这个小伙子年纪虽然不大,但却极为勇断,十五岁就平定了幕府大将军宗尊亲王(后嵯峨天皇的二皇子,三代将军实朝死后,将军家绝嗣,幕府执权北条氏决定迎接京都天皇的皇子担任傀儡将军,此后成为定制)的“叛乱”,站到了日本权力的巅峰。

当蒙古国书送到京都的时候,日本朝廷吓尿了,作为傀儡中的战斗机,天皇不敢擅自答复,只好赶紧把这烫手的山芋送给幕府。正处于青春期的小伙子时宗一看国书,觉得蒙古人太无礼,根本不予理睬,大日本国怎么能做蛮夷之国的小弟,背弃友好邻邦大宋?况且自己好歹也是个“官N代”,怎么也不能向暴发户低头啊。而国内的武士们对大日本神国非常有自信,觉得自己国家神比人还多(日本神道教有种说法叫“八百万神”,认为万物皆有灵,所到之处皆有神。),分分钟要超神的节奏,也均表示支持时宗殿下。

于是,日本国上下紧密团结在以北条时宗同志为核心的新一代幕府和国家领导人周围,坚决贯彻日本式“华夷观”、神国思想、武威意识,对蛮夷蒙古鞑子侵略南宋的帝国主义行径表示强烈谴责,对其招抚日本的行为进行坚决抵制,坚持国家独立与领土完整,必要时将团结国内一切力量,对贪婪的元朝野心狼迎头痛击。

忽必烈见日本小国竟然对自己多次伸出的“橄榄枝”不予理睬,完全不把自己当回事,登时怒从心头起、恶向胆边生,睁开眉下眼,咬碎口中牙,下决心武力征伐日本,把大汗的尊严找回来!

至元十一年也是日本文永十一年(公元1274年),大元世祖皇帝忽必烈(至元八年即公元1271年,忽必烈接纳汉人刘秉忠的建议,从《易经》“大哉乾元”四字中取大元作为新国号,所以这里开始要称大元了。)开始动员对日作战了。由于当时中国造船中心——南方的宋还在英勇抵抗(大宋忠勇敢战之士以血肉之躯独自对抗半个亚洲的武力长达四十多年,实在是令人肃然起敬!纵使最后败死崖山,仍然是我民族历史上可歌可泣之英雄篇章。),忽必烈不得不命令高丽仿照南宋的楼船限期建造900艘战船。

(中国楼船)

不幸的是,当时的高丽制造完全无法与南宋制造相提并论。一方面,元朝与南宋连绵不断的战争给高丽人带来了巨大的压力,忽必烈为了收集军粮,几乎将高丽搜刮地一干二净,全罗道的百姓甚至只能吃草度日了,这次又要他们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建造那么多巨大的战舰,困难可想而知,偷工减料也就难以避免。另一方面,高丽的造船技术确实不行,仿照也做不到,只好采用高丽的旧式战船连夜赶工。

不管怎样,船总算是凑合着造好了,这一年的十月初三,征东都元帅忻都、右副帅洪茶丘、左副帅刘复亨统帅由蒙、汉、高丽三族组成的侵日元军两万余人乘坐高丽战舰舳舻相接地穿过对马海峡,向日本进发。

十月初五,元军到达对马岛,对马岛地头(镰仓时代负责管理庄园的地方豪强)宗马允助国召集八十余武士与登陆元军先头部队展开激战。由于敌众我寡,对马守军被全歼,对马岛失守。十四日,壹岐岛失守。十六日,元军进至肥前沿海地区(肥前,日本古令制国之一,属于西海道,俗称肥州,位于九州岛西北部,如今的佐世保军港就在此地。),斩杀日军数百人。十九日,元军抵达博多湾,并于次日在博多登陆,与日军展开激战。

元军来势突然,而且当时交通不便,元军到来的消息无法及时传到遥远的镰仓,所以当时在九州前线的日军并没有做好应战准备。并且,元军的武器装备及作战方式都是日军闻所未闻,见所未见的,我们来简单举几个例子:

一、当时元军使用的弓箭射程达220米,且箭头上涂有毒药,而日军仅100米。

二、当时元军已经大量装备火炮以及震天雷,日军从未见过,《太平记》中记载:“击鼓之后,兵刀相接,抛射出球形铁炮,沿山坡而下,形如车轮,声震如霹雳,光闪似闪电,一次可发射两三个弹丸,曰本兵被烧害者多人,城上仓库着火,本应扑灭,但无暇顾及。”

三、元军使用锣鼓作为进退号令,日军从未见过,日军战马也不习惯,往往闻声惊跳。

四、元军军纪森严,每十人、百人、千人、万人各为一个战斗队,每队设一长率领,组织极为严密,而日军仍然使用单骑搦战,来将通名的老法。

在这种情况下,日军节节败退。战至傍晚,日军残军退守太宰府水城(也称大宰府,日本人使用汉字比较随意)。作为进攻方的元军对日军的勇猛善战、悍不畏死也有所忌惮,且当时日军数倍于元军,而元军经过一整天的战斗,兵疲矢尽,死伤不少,左副帅刘复亨还受了伤。于是,元帅忻都决定,全军撤退到船上过夜。

可是有的时候啊,人一旦点背真的是想死的心都有。就在当天晚上,忽然刮起了台风,而且越刮越大,原来平静的海面上霎那间巨浪滔天,暴雨如注。停泊在博多湾里的“高丽造”元军战船被风浪打得七颠八倒、七荤八素、七上八下,900艘大小船只一夜之间成了一大片狼藉不堪的破木残片,两万在陆地上威风八面的元军不是淹死就是冲到岸上被日本武士砍了头,竟是全军覆没了。而元军统帅忻都等人见势不妙,就连夜乘幸存的船只逃回了国内。

这下反倒是日本人惊呆了,都还没搞清楚状况就稀里糊涂赢了,从小兵到大将,大家纷纷表示日本神国就是叼。

此役,元军死亡兵卒达1.35万人,幸存者大部分在日本成了奴隶。日本史书称之为“文永之役”。

由于元日战争分两次进行,篇幅较长,故将《忽必烈的雄图(下)》在此后奉上。

黎明之光手游破解版

名将萌萌消下载

凡人飞仙传下载

飞剑四海